越上流越自卑

直到35岁,我都还一直以为这个世界上成功的上流人士都是靠他们高尚的道德和渊博的学识成为的上流。后来才明白其实这个世界对上流的评判标准没那么高端,就是简单粗暴的钱。

所以现在我就更加敬佩那些有着高尚道德和渊博学识的人了。

也是明白了上面这个道理,我便视万物如草芥。因为我以为一直我欠缺的东西可能别人比我更缺。而我真正欠缺的其实不是那些引起我自卑的东西,对,那不是名,而是利。

现在,能让我真正激动和紧张的只有那些能给我“答案”的人,而除此之外的其他的大多数人不是在装就是在演,他们熙熙攘攘无一例外的是为了那点钱,说到底还是贱。钱多的便标榜自己是上流,以区分自己和其他人,钱少的便削尖脑袋的搞钱然后标榜自己是上流,以区分自己和其他人。

但凡一个人开始追求或标榜自己是上流,他就会自卑。因为他需要通过“上流”的身份来减少自己在开始追求上流时便有的自卑,那种来自一无所有的自卑,金钱、才学、道德上的一无所有。他需要通过富有来使自己成为上流,但却需要时刻标榜自己的勇气、学识、眼光、天赋来证明自己是上流。这一方面是自相矛盾的,另外一方面他在自我否定自己,用自己说的来否定自己做的。但又时刻要做那件被自己否定的事情。换句话说,他是有价的。

同时,上流的自卑还来自于他们自己有一个对人并且对己的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衡量方式。

草莽

前天开车,前面的车牌号是PHP开头的,老婆就觉得很有趣的读了这三个字母。这让我想起了我这一路走来的开头就是靠着在下班的公交上看那本《php与mysql5程序设计》开始。

那时候黄鹏给我介绍到了他当时所就职的一家玩具公司做美工,那种工作枯燥乏味,就是个抠图的工作,每天不停抠图。于是每天下班在从罗湖坐回南山大冲农民房一个多小时的公交上我就读那本php的书。后来也是靠php还是在罗湖找到了第一份开发的工作 —— 蚂蚁网络。后来就一直在各种小公司混,也从php转做了node.js。

最初的时候对自己的自我定位是不明确的,也想走技术流去大厂,平时下班到家开始用php写自己的框架,幻想着能有人用我写出来的这些东西后来就想那些传奇程序员一样受人敬仰。但由于我的大专学历,几乎没有大厂的机会,很多大厂直接筛选掉简历,只有一次腾讯多轮面试的机会是即将离开中国的时候去了腾讯蓝鲸面试,技术都过了,但还是hr把我筛掉了。这让我想起了第一次去腾讯面试时候的情景,那时深南大道上的那栋腾讯大厦还没有完全落成,第一场招聘会就在他们的大厅举行了,还记得那时候大厅还没有装修,都是水泥混凝土的墙面。我是一大早第一个在那里排队等提交简历面试的人。也是第一个被拒后灰头土脸出来的人,那时候那个面试官只是简单的看了学历那一栏说大专的话可以去别的部门试试,然后我就灰溜溜的走了。当时觉得又气又羞,后来觉得如果我是他我也不会要一个大专生。

回头看来我应该早点明白适合我的路不是技术流的大厂路,而是草莽的机会路线,寻找机会赚钱的路线。其实之前我就有一些感受:我常常发现好像那种要求结果的小公司我更容易混的下去,大厂的话很难。我后来的轨迹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我去了一家户外公司,又去了一家棋牌公司,又去了棋牌公司出来的一个vp的棋牌公司,又回去了那家户外公司,最后才好一点的去了一家nasdaq上市游戏代理公司。这一路和大厂没有关系,和行业上游也没什么关系。最后我出国了,能拿到身份留在国外靠的也是单一技术和产出产品的能力,而不是像一些人靠着资历和见识在某个行业的上游的身段。这一点其实有一点牵扯到我之前的那篇“演员”的日记。

不记得是从哪里看到的一句话:如果你是专科或专科一下学历混社会的话,最好自己做,去公司的话很难做上去。

精神力

精神力,是我这些年来明白的最最重要的一个道理。

精神力和肌肉力量一样重要,他们一个是内在力量一个是外在力量。

精神力和肌肉力一样可以通过锻炼而增长。肌肉力的增长是通过破坏性的锻炼,先是让肌肉酸痛甚至是短期内无法使用。精神力也一样,但精神力的锻炼更难,它会牵扯到内心的疼痛,这种疼痛比肌肉疼痛更难以承受。

精神力的核心思想是将自己和灵魂和外在的包衣剥离开。普通人是使用性格、学识、认知、胆量、已有的成就、这些东西为自己的灵魂做包衣来保护灵魂。而精神力强大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是使用灵魂也就是精神来控制性格和胆量,再用性格和胆量来控制认知,再获得成就。

精神力强大的表现是能够掌控全场。有怼到最后的心里承受能力。能够和任何人对话,能够舒服的活在自己当下的环境中,能够被质疑,能够提供帮助,能够接受新事物,能够探索未知,能够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保持开放的态度,敢于质疑那些不容置疑的事物,敢于捍卫自己不容别人置疑的事物。看待自己时将自己不放置于任何阶级或等级中,不放置于任何的预设和规则中,不放置于任何可能的或本该的结果中,允许任何事情发生。“不吃软不怕硬”,但该软的时候软,该硬的时候硬。认为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惹不起的也都是不能惹的,包括自己。不羞耻于把别人想的太坏,也不气愤于别人把自己想的太坏。他们在转过身来打量自己的本我时看到的是空无一物,他们是无相的,也就是无我的。

精神力的锻炼的方法很多,冥想和反省是最基本的两种方法。其他的帮助类的方法还有破冰、角色扮演、做让自己觉得羞耻的事等等。简而言之就是做那个不是自己的人。比如可以开一个YouTube频道发表自己的观点。精神力弱的人一般很害怕发表观点,因为他们害怕被别人质疑。其实被质疑是最好的除了冥想以外的锻炼精神力的方法。遇到质疑,应该勇敢的对抗质疑、不停止的对抗,没有妥协,只有成功或失败。因为很多人在被质疑时也许有能力发表解释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但很难接住别人的再此或三次的反复质疑。因为对付别人的每次质疑都需要消耗精神力。多来几次,精神力就像肌肉力一样被反复的锻炼出来了。

演员和舞台,专家和领域,动物和领地

如我在之前的日记里提到的 —— 所有人都在自己的舞台上演。

演员需要舞台,没有舞台就要寻找舞台。可以自己搭建,也可以不请自来硬登别人的舞台表演。

一个舞台一般只有一个主演,一个男女二号,和一群群演。如果你看到了两个主演,那他们平时一定会在他们不相交的区域和时间表演,不会同时登台。

一定要演,但不能硬演。本来自己并不擅长的,最后只能演的很假,起反作用。


问: 为什么人在社会上在职场会觉得被挤压,今天被拉去做这个明天被拉去做那个?

答: 原因有两点,第一是没有把自己当演员,第二是没有明白自己是需要舞台和领地的。大部分人看待自己在公司里的角色和群众演员是一样的。既然是群演,导演需要什么角色你就要做什么角色,一来二去你就成了那个被招来呼去的干那些没人愿意干的活(角色)的人了。


问: 为什么需要把自己当演员,为什么要有自己的舞台和领地?

答: 你也许会看到一些部门主管自己并不精通业务细节,一般这样的主管手下都会有一个精通业务的副手,副手手下又有一群实际干活的“群演”。老板其实也知道是副手最懂业务,但为什么不让副手直接做主管呢?因为主管有领地观念,副手只有把活干好的观念。老板是把一个部门也就是一个领地给主管来管理,让他看好这个领地,让他掉配这个领地上的资源,最终让他对这个领地负责。在这里主管只是在扮演主管的角色,这个角色用来确定他对领地的管辖权,也方便了别人来决定如何对待他。


问: 难道每个人都要成为主管和自己的部门吗?

答: 不,但一定要有自己的角色和领地。比如,你是技术部的技术员,你的角色不应该是“技术员”,而应该是“xxx项目的技术员/专家“。这一点很重要,因为”xxx项目“就是你的领地,在你确认并且别人也确定了这是你的领地后,这个项目里你就是专家。并且你也必须拿出专家的态度在自己的领地中,不允许别人质疑你在这个项目(自己领地)中做的事情。这样你才能巩固领地,然后才能扩大领地。在日后的项目合并或调整中,你就不会被轻易的替换掉(像那些群演一样)。


问: 要怎么维护或者说捍卫自己的领地呢?

答: 一旦有了领地,就一定会有人来挑战,他们希望夺走或者让你的领地变成自己的附属领地(就像大国和附属国)。夺走领地一定会爆发战争,所以更多时候别的领主会选择蚕食你的领地。


问: 什么叫蚕食领地?

答: 蚕食领地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像狗撒尿一样不断“标记”。实际的例子就是主动参与到你的项目或部门讨论中,给出意见或建议,久而久之人们甚至是你自己都已经习惯了他在你的领地上的存在。有时候这种被蚕食是你默认,因为你也不想发生正面战争,就选择出让部分领土,最后发现出让的越来越多。

这又牵扯到另外一个概念:舞台。领地和舞台很像,都是一个主角决定如何表演。不同的是领地是自己的利益所在,舞台是向外展示自己的地方。一个其他领地的领主如果想要用蚕食的方式获得领地,他就要登台展示,就像狗撒尿一样。

重要提醒:不要让别人登上你的舞台,因为那是你展示的地方,例如你自己的领地里的业务你要自己拿稳了,即使你错了也轮不到别人登台表演指责,因为他们只是在“撒尿”。

第二种:正面战争。折中就是直接以一种指正甚至指责的态度在对你发难。这种就没什么好说的了,直接开干吧。


问: 我是个群演, 我应该如何开始建立自己的领地?

答: 打开你的电脑和抽屉,看看现在手头上有哪些项目或东西是你可以揉成一个整体然后抓死不放的,然后利用这些东西创作表演的舞台登台表演,也就是“撒尿”,这些你手头上的东西就是你的“尿”。完成一个很难的工作后,要想办法让尽量多的人都知道。可以是抱怨一下对方公司的人有多不配合(不要抱怨自己公司的,那样就是在宣战,除非他真的侵害到了你)。遇到难事儿了要主动问,这个问不是单纯抛问题的问,而是带着自己的答案的问,因为如果是单纯的问,肯定就有别的演员要回答你,那你就是在搭舞台给别人表演。要把自己当产品来运营来包装。

第一要务,和理想状态

时刻要清楚当前做的事是第一要务还是理想状态。

这就像快渴死的人:第一要务是喝水,而不是喝到冰可乐。喝到冰可乐就是理想状态。有水就先喝水。

就像一个服务:第一要务是实现,而不是自动实现。可以用自动点击器实现就用它,不要去研究api,再编写调用脚本,再用定时任务去触发它。

演,表演的演。

你打开窗户,你放眼望去看到的所有人都是演员。他们为着不同的原因和目的在用不同的演技表演着,有的拙略,有的娴熟,有的甚至炉火纯青到连自己都骗过了。

这可能是我这几年来领悟的又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道理 —— 演,表演的演。

这是一个及其重要的概念,他决定了我们怎么去度过我们的每一天。

简单的来说,就是表现的看起来像是别人希望我们是的样子或者具体点说就是别人喜欢的我们的样子。就是我们的表现要以我们的目的和当前我们为达到这个目的所处的位置服务。


背景故事:

当你和一群人/在一个群体里待久后,你就会慢慢地发现很多团体也好公司也好,甚至说是大到国家的管理也好,其实都是一群草台班子。

他们针对一个问题来去讨论半天,讨论的净是一些表面的东西,这种问题一般都是一些可有可无的事情,属于锦上添花。而遇到真正重要的事儿时,这群演员就安静了。

这种讨论到最后一班是没有人能拍板,因为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屁事儿。一群没有能力拍板的人在自导自演地讨论地热火朝天。有能力的人不拍版甚至不吭声,也许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必要放下身段拍板这种小事,因为他也在演。

在这里工作就一个字:“演”。演“我明白了”、演“没问题不会出错的”、演“这个问题我是专家我在行让我来回答”

一旦要下班了,各路神仙就开始演了,反正一会儿就要走了,演砸了明天再说。下午5点一到,他们的表演就嘎然而止,停留在了最后一个没有被回答的问题上。这让最后一个发文的演员有点尴尬,就好像对手戏里对手不接戏。


舞台(抛话题和跟话题):

一般都会有人抛出话题,这是建立一个舞台的第一步。要注意,尽量不要用请教事情这种弱势的方式来建立舞台,因为这样只是建立舞台而没有登台,就是在等着有表演欲的演员登台,这些演员正等着别人来问自己来请教自己,自己以便登台。有些演员他们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他们有参与讨论和抢镜头的能力。他们的套路一般是围绕这问题的核心不断打偏,以显示自己有一百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现在你提的问题太刁钻不常见。

正确的方式:尽量用今天又明白了什么,又搞清楚了什么,又获得了什么成就来建立舞台(建立权威感),这样自己不但建立舞台还成功登台。如果有问题想问,就一定要以“我现在正在做什么,我已经获得了什么样的成功,我相信你们也是这样的。”


对演员的正确认识:

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表演,他们有一份学不来自信、理所应当和权威感,但其实… 他们啥也不是。

他们真的懂吗?真的是权威吗?我只知道他们其实真的啥也不是。他们只是在表演。找个机会营造权威感。这是他们凌驾于别人之上获得利益的方式。混迹社会和职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而我从国内混到国外,从能力到阅历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啥都不缺,唯独缺少的就是这份“理所应当”的表演。


实例一:

朋友圈里的一对移民中介夫妻,他们也在演,演高端,演成功人士。有一点成就都会拿出来描绘一番然后披在身上来一番表演。他们不是只是在某些时间点登台表演,他们的表演是从自我认同上的。也就是说他们确实认为自己是高端的成功的。

这个很重要,因为如果他们不是首先觉得自己高端,然后演的高端,他们就不会真地变高端。

有句老话说得好:要做什么像什么,而不是像什么才做什么。


ChatGPT:

https://chat.openai.com/share/ceff8ef1-dd3c-4979-8c94-3fb05c2360e5

后来

我最后一篇朋友圈文章停留在我去投票站投票选总理那一天,

我并没有死,

我只是不再发朋友圈了。

这并不是刻意为之,

只是自那以后就再没有什么特别的想分享。

仔细想来投票这件事儿就像是一个节点,

隔开了过去的我和后来的我。

做事情,要关注过程,不要关注结果。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不好的思维模式,就是觉得做事情就是为了结果。但这其实妨碍了我的发展。

如果过于注重结果,就会出现“空虚”。这种空虚不是生活的空虚也不是人生意义的空虚,而是使得这个事情的开始和过程变得没有意义的空虚。因为按照这种思维模式,那些没有结果或者结果不如预期的事情就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事情,就是从立意、到执行都错误的事情。而立意和执行本身其实可能是正确的,而结果可能恰恰是另一个开始。

或许我应该换一种思维方式 —— 把星期日变成一周的第一天。也就是把结果看做开始。

就像种粮食一样,首先有了种子才开始耕种,而不是首先想耕种然后劳作最后收成的一部分成为种子,因为那样的话种子就变成了衡量整个事情的标尺,而一件事情衡量的因素有很多,不能因为结果是好的就可以笃定其立意和执行的过程都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