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和舞台,专家和领域,动物和领地

如我在之前的日记里提到的 —— 所有人都在自己的舞台上演。

演员需要舞台,没有舞台就要寻找舞台。可以自己搭建,也可以不请自来硬登别人的舞台表演。

一个舞台一般只有一个主演,一个男女二号,和一群群演。如果你看到了两个主演,那他们平时一定会在他们不相交的区域和时间表演,不会同时登台。

一定要演,但不能硬演。本来自己并不擅长的,最后只能演的很假,起反作用。


问: 为什么人在社会上在职场会觉得被挤压,今天被拉去做这个明天被拉去做那个?

答: 原因有两点,第一是没有把自己当演员,第二是没有明白自己是需要舞台和领地的。大部分人看待自己在公司里的角色和群众演员是一样的。既然是群演,导演需要什么角色你就要做什么角色,一来二去你就成了那个被招来呼去的干那些没人愿意干的活(角色)的人了。


问: 为什么需要把自己当演员,为什么要有自己的舞台和领地?

答: 你也许会看到一些部门主管自己并不精通业务细节,一般这样的主管手下都会有一个精通业务的副手,副手手下又有一群实际干活的“群演”。老板其实也知道是副手最懂业务,但为什么不让副手直接做主管呢?因为主管有领地观念,副手只有把活干好的观念。老板是把一个部门也就是一个领地给主管来管理,让他看好这个领地,让他掉配这个领地上的资源,最终让他对这个领地负责。在这里主管只是在扮演主管的角色,这个角色用来确定他对领地的管辖权,也方便了别人来决定如何对待他。


问: 难道每个人都要成为主管和自己的部门吗?

答: 不,但一定要有自己的角色和领地。比如,你是技术部的技术员,你的角色不应该是“技术员”,而应该是“xxx项目的技术员/专家“。这一点很重要,因为”xxx项目“就是你的领地,在你确认并且别人也确定了这是你的领地后,这个项目里你就是专家。并且你也必须拿出专家的态度在自己的领地中,不允许别人质疑你在这个项目(自己领地)中做的事情。这样你才能巩固领地,然后才能扩大领地。在日后的项目合并或调整中,你就不会被轻易的替换掉(像那些群演一样)。


问: 要怎么维护或者说捍卫自己的领地呢?

答: 一旦有了领地,就一定会有人来挑战,他们希望夺走或者让你的领地变成自己的附属领地(就像大国和附属国)。夺走领地一定会爆发战争,所以更多时候别的领主会选择蚕食你的领地。


问: 什么叫蚕食领地?

答: 蚕食领地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像狗撒尿一样不断“标记”。实际的例子就是主动参与到你的项目或部门讨论中,给出意见或建议,久而久之人们甚至是你自己都已经习惯了他在你的领地上的存在。有时候这种被蚕食是你默认,因为你也不想发生正面战争,就选择出让部分领土,最后发现出让的越来越多。

这又牵扯到另外一个概念:舞台。领地和舞台很像,都是一个主角决定如何表演。不同的是领地是自己的利益所在,舞台是向外展示自己的地方。一个其他领地的领主如果想要用蚕食的方式获得领地,他就要登台展示,就像狗撒尿一样。

重要提醒:不要让别人登上你的舞台,因为那是你展示的地方,例如你自己的领地里的业务你要自己拿稳了,即使你错了也轮不到别人登台表演指责,因为他们只是在“撒尿”。

第二种:正面战争。折中就是直接以一种指正甚至指责的态度在对你发难。这种就没什么好说的了,直接开干吧。


问: 我是个群演, 我应该如何开始建立自己的领地?

答: 打开你的电脑和抽屉,看看现在手头上有哪些项目或东西是你可以揉成一个整体然后抓死不放的,然后利用这些东西创作表演的舞台登台表演,也就是“撒尿”,这些你手头上的东西就是你的“尿”。完成一个很难的工作后,要想办法让尽量多的人都知道。可以是抱怨一下对方公司的人有多不配合(不要抱怨自己公司的,那样就是在宣战,除非他真的侵害到了你)。遇到难事儿了要主动问,这个问不是单纯抛问题的问,而是带着自己的答案的问,因为如果是单纯的问,肯定就有别的演员要回答你,那你就是在搭舞台给别人表演。要把自己当产品来运营来包装。

第一要务,和理想状态

时刻要清楚当前做的事是第一要务还是理想状态。

这就像快渴死的人:第一要务是喝水,而不是喝到冰可乐。喝到冰可乐就是理想状态。有水就先喝水。

就像一个服务:第一要务是实现,而不是自动实现。可以用自动点击器实现就用它,不要去研究api,再编写调用脚本,再用定时任务去触发它。

演,表演的演。

你打开窗户,你放眼望去看到的所有人都是演员。他们为着不同的原因和目的在用不同的演技表演着,有的拙略,有的娴熟,有的甚至炉火纯青到连自己都骗过了。

这可能是我这几年来领悟的又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道理 —— 演,表演的演。

这是一个及其重要的概念,他决定了我们怎么去度过我们的每一天。

简单的来说,就是表现的看起来像是别人希望我们是的样子或者具体点说就是别人喜欢的我们的样子。就是我们的表现要以我们的目的和当前我们为达到这个目的所处的位置服务。


背景故事:

当你和一群人/在一个群体里待久后,你就会慢慢地发现很多团体也好公司也好,甚至说是大到国家的管理也好,其实都是一群草台班子。

他们针对一个问题来去讨论半天,讨论的净是一些表面的东西,这种问题一般都是一些可有可无的事情,属于锦上添花。而遇到真正重要的事儿时,这群演员就安静了。

这种讨论到最后一班是没有人能拍板,因为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屁事儿。一群没有能力拍板的人在自导自演地讨论地热火朝天。有能力的人不拍版甚至不吭声,也许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必要放下身段拍板这种小事,因为他也在演。

在这里工作就一个字:“演”。演“我明白了”、演“没问题不会出错的”、演“这个问题我是专家我在行让我来回答”

一旦要下班了,各路神仙就开始演了,反正一会儿就要走了,演砸了明天再说。下午5点一到,他们的表演就嘎然而止,停留在了最后一个没有被回答的问题上。这让最后一个发文的演员有点尴尬,就好像对手戏里对手不接戏。


舞台(抛话题和跟话题):

一般都会有人抛出话题,这是建立一个舞台的第一步。要注意,尽量不要用请教事情这种弱势的方式来建立舞台,因为这样只是建立舞台而没有登台,就是在等着有表演欲的演员登台,这些演员正等着别人来问自己来请教自己,自己以便登台。有些演员他们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他们有参与讨论和抢镜头的能力。他们的套路一般是围绕这问题的核心不断打偏,以显示自己有一百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现在你提的问题太刁钻不常见。

正确的方式:尽量用今天又明白了什么,又搞清楚了什么,又获得了什么成就来建立舞台(建立权威感),这样自己不但建立舞台还成功登台。如果有问题想问,就一定要以“我现在正在做什么,我已经获得了什么样的成功,我相信你们也是这样的。”


对演员的正确认识:

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表演,他们有一份学不来自信、理所应当和权威感,但其实… 他们啥也不是。

他们真的懂吗?真的是权威吗?我只知道他们其实真的啥也不是。他们只是在表演。找个机会营造权威感。这是他们凌驾于别人之上获得利益的方式。混迹社会和职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而我从国内混到国外,从能力到阅历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啥都不缺,唯独缺少的就是这份“理所应当”的表演。


实例一:

朋友圈里的一对移民中介夫妻,他们也在演,演高端,演成功人士。有一点成就都会拿出来描绘一番然后披在身上来一番表演。他们不是只是在某些时间点登台表演,他们的表演是从自我认同上的。也就是说他们确实认为自己是高端的成功的。

这个很重要,因为如果他们不是首先觉得自己高端,然后演的高端,他们就不会真地变高端。

有句老话说得好:要做什么像什么,而不是像什么才做什么。


ChatGPT:

https://chat.openai.com/share/ceff8ef1-dd3c-4979-8c94-3fb05c2360e5

做事情,要关注过程,不要关注结果。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不好的思维模式,就是觉得做事情就是为了结果。但这其实妨碍了我的发展。

如果过于注重结果,就会出现“空虚”。这种空虚不是生活的空虚也不是人生意义的空虚,而是使得这个事情的开始和过程变得没有意义的空虚。因为按照这种思维模式,那些没有结果或者结果不如预期的事情就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事情,就是从立意、到执行都错误的事情。而立意和执行本身其实可能是正确的,而结果可能恰恰是另一个开始。

或许我应该换一种思维方式 —— 把星期日变成一周的第一天。也就是把结果看做开始。

就像种粮食一样,首先有了种子才开始耕种,而不是首先想耕种然后劳作最后收成的一部分成为种子,因为那样的话种子就变成了衡量整个事情的标尺,而一件事情衡量的因素有很多,不能因为结果是好的就可以笃定其立意和执行的过程都是完美的。

说到名和利,大多数人都是像野狗追求食物一样的用原始本能追求利益,因为我们都听说过闷声发大财这句话。这句话说的没错,但大多数人根本没有那么个原始资本来闷声发大财,也就是没有发大财的那个发动机。这个发动机可以是勇气、家庭、际遇和吃苦,但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而恰恰只有名气是可以靠努力/吃苦赚来的。

其实名就是利。

弱势性格

我发现,有些人(包括我自己到目前为止)是弱势性格。这从他们日常的吃饭走路等等的行为中就能体现出来,他们会默认自己是事物发生的最终的坏的结果的承担者和牺牲者。他们不认为会有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他们不愿参与,他们谨小慎微,他们不愿意改变,甚至不愿意出现在世人面前,他们隐藏自己,就为了防止倒霉的结果找上自己。

如何聪明地把聪明表现出来

永远不要给你的顶头上司看你比他得更聪明,但你可以显示出你的聪明给他的顶头上司。

在刚到一个地方时,先不要出声。先把谁是你的顶头上司,谁是拍板的人,谁是打杂的路人甲乙丙丁,把这些弄清楚。然后在决定向谁靠拢,必要时可以和谁对立。